NANKAI UNIVERSITY
-
1
百年校史展览
2019-03-10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开大学视察,参观了“爱国奋斗公能日新”南开大学百年校史主题展,并寄语南开师生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群情振奋、倍感温暖、备受激励。“爱国奋斗公能日新——南开大学百年校史主题展”以百年南开一以贯之的爱国报国主线,从百年校史中撷英咀华,选取最能充分体现南开爱国初心、报国使命、为国担当的史料图文,通过一个个珍贵的历史瞬间和成就数据,展示南开大学100年波澜壮阔、开拓奋进的光辉历程。展览以时间为轴序,分为“育才救国、兴学图强”“扎根中国、服务中国”“抗日爱国、刚毅坚卓”“开国继兴、革故鼎新”“改革奋进、科教兴国”“四个服务、矢志强国”“牢记嘱托、立德树人”等七个板块内容。百年南开史,浓缩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气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校史展览馆,放慢了脚步,驻足在一幅幅照片、一份份史料前,端详着、思考着。“勿志为达官贵人,而志为爱国志士。”“吾人为新南开所抱之志愿,不外‘知中国’‘服务中国’二语。”习近平总书记轻声念诵,细细揣摩:“说得好!”“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树什么人?这很重要。爱国主义是中华
-
2
五虎路
2019-03-10
五虎路位于新开湖与二主楼之间,这个名字来源于“五虎”篮球队,以纪念在20世纪20年代为南开争得荣誉的南开篮球队中五位主力队员。南开篮球队于1925年组建,在董守义等名师指导下,队球技艺日进。在1929年华北运动会上夺得篮球赛锦标。不久,应邀赴上海连胜青年会西侨队、沪江大学队、美国海军队三支劲旅。此时,历届远东运动会篮球冠军菲律宾圣提托马斯大学队正在上海休整,他们刚从日本全胜而归,气势正盛,沪上各队莫敢与之交锋,“而南开独不示弱”,健儿们配合默契,攻守咸宜,力克劲敌,大涨士气。此后,远征大连、沈阳,六站六捷。1930年在万国篮球赛上拔得头筹,同年代表天津参加第四届全国运动会获得篮球冠军,并代表中国参加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为国争光。南开篮球队威震远东,“南开五虎”名扬神州大地,成为中国篮坛史册上的一个传奇。南开的体育事业之所以如此有声有色,与老校长张伯苓的倡导有很大关系。张伯苓是中国现场观看奥运会的第一人,是中国奥林匹克运动最早的倡导者和奥林匹克精神最早的传播者,被称作“中国的顾拜旦”。1908年,张伯苓在与友人交谈时曾提出了“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个人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
-
3
吴大猷像
2019-03-10
与数学科学学院隔路相望的是为纪念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先生而用其名字命名的伯苓楼。伯苓楼中树立着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吴大猷的半身塑像。吴大猷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他的两位学生大家一定知道,那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振道。李政道曾经满怀深情地说:吴大猷先生是我学物理的启蒙和引路的恩师,没有他在西南联大对我的教导和关爱,不可能有我今天在物理界的成就,我永远感谢他。1925年吴大猷从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南开大学矿科。据他回忆:矿科一年级的课程颇重,有姜立夫教授的微积分、饶毓泰教授的物理、邱宗岳教授的化学定性分析及各部门的实验和英文等。姜立夫、饶毓泰、邱宗岳3位教授皆是学德皆高的名师,吴大猷自然受教良多。一年后矿科因为经费不足停办,吴大猷转入物理系继续学习,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和终身研习的方向。对此,有人说,“矿科的停办也许让中国少了一位煤矿老板,但是却多了一位物理学家”。1929年,吴大猷以“极其杰出”的成绩留校任教。1931年,他赴美国深造,很快便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教于西南联大,在艰苦岁月中,他不仅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学术专著,科研方面硕果累累,而且培养了杨振宁、李
-
4
穆旦像
2019-03-10
在敬业广场南侧有一座以南开校父严修的字“范孙”而命名的楼,称范孙楼。范孙楼前树立的是我国爱国主义、现代主义诗人和翻译家穆旦半身石像,他的原名是查良铮,与作家金庸,查良镛,是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属“良”字辈。穆旦于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2年加入中国远征军,以翻译身份入缅甸战场抗日,经历了震惊中外的野人山战役,于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穿山越岭,扶病前行,踏着堆堆白骨侥幸逃出野人山。1949年他赴美国留学,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他精通英俄两种语言,我们所熟悉的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最早就是由穆旦翻译的。200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穆旦诗文集》,他的诗饱含炽热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忧患意识,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创作开辟的方向,被誉为中国新诗第一人。2007年4月28日,在穆旦逝世30周年之际,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和翻译家,南开大学举行穆旦塑像落成仪式。塑像坐落于范孙楼小花园中。诗人头微侧,目光深邃望向远方,厚重的镜框棱角分明,嘴角含着一丝坚强与刚毅,思索和执着。塑像侧后方的围墙上铸有“诗魂”两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底座的前方刻有雕像缘起
-
5
滕维藻像
2019-03-10
在经济学院楼前,敬立着著名教育家、经济学家滕维藻的铜像。他是继张伯苓、何廉、杨石先之后的南开大学第四任校长,是推动学校蓬勃发展的功绩卓著的代表之一。他经常说:“一个人对社会要多贡献,少索取。”他的一生踏踏实实地履行了这一平凡而伟大的人生格言,值得人们尊敬与怀念。滕维藻1942年考入西南联大的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46年受聘于南开大学任教,在60余年的从教生涯中,对世界经济学和跨国公司研究做出了卓越的学术贡献,在他的带领下,南开大学至今仍保持该研究领域的国内领先水平。新中国成立后,他以高度的政治热情投身于学校事业的发展,为新教育制度的贯彻执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任南开大学校长和代理党委书记,他坚持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方针,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把握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在大力改造、提高老专业的同时,采取以老带新和交叉渗透的方法,大力发展技术科学和应用性文科,使南开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技术科学及艺术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滕维藻是一位与时俱进的教育家,办学思想具有创造性和
-
6
陈省身夫妇纪念墓碑
2019-03-10
在南开大学省身楼旁这片绿树掩映的坡地上,坐落着陈省身夫妇纪念碑,碑后面便是卫津河潺潺的流水。在这个地方,长眠着国际数学大师,南开杰出校友陈省身先生。1926年,15岁的陈省身顺利考入南开大学算学系,师从姜立夫。姜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艺术高超,使陈省身感到“读数学有无限的兴趣与前途”。60多年后,他回忆道:“我从事于几何大都亏了我的大学老师姜立夫博士。”大学毕业后,他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继之赴德国、法国留学。抗战爆发后,陈省身回国到西南联大任教,辛勤耕耘了六个春秋,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当时在物理系就读的杨振宁也选修过他的课。1943年,陈省身受邀赴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在那里完成了“一生最得意的工作”:给出了高维黎曼流形上高斯—博内公式的内蕴证明,并发现了“陈省身示性类”,从而开创了整体微分几何的新纪元,对数学乃至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陈省身也因此被称为微分几何学之父,1984年获得了代表国际数学界最高荣誉的沃尔夫奖。1972年,随着中美关系改善,陈省身开始回国访问讲学。他在一首《回国》诗中写道:“飘零纸笔过一生,世誉犹如春梦痕。细看家园成乐土,廿一世纪国无伦。”
-
7
杨石先像
2019-03-10
南开大学敬业广场是为纪念1904年张伯苓将严氏家馆名称改为“私立敬业中学堂”这段历史而得名,也是南开大学“爱国、敬业、创新、乐群”光荣历史传统的体现。在这个广场上,矗立着一座汉白玉雕像——一位学者左手握书,端然而坐,透过镜片的目光凝视着前方。他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南开大学第一任校长杨石先。作为南开大学的元老之一,杨石先持续在校工作长达60余年,是继张伯苓之后任职时间最长、威望最高的一位校长;他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和化学家,我国农药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聂荣臻元帅评价他“堪为学者楷模、人之师表”。1923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的杨石先,放弃了在美国高等学校任教的机会,毅然决然地走进了待遇微薄的私立南开大学,这成为他潜心追求“教育救国”道路的起点。在南开大学,杨石先和当时的化学系创始人邱宗岳教授通力合作,担负着全校化学课的教学工作。他提出以有机化学为重点的发展方向,从国内外聘请了多位专长有机化学的教授来校任教,为南开化学系后来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奠定了基础。杨石先在南开大学从教达63年,为南开化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抗日战争时期,杨石先任教于西南联大,他学识渊博
-
8
于方舟像
2019-03-10
在新开湖畔老图书馆旁,敬塑着于方舟烈士纪念碑。每逢清明节和国际烈士纪念日,南开师生都会到此凭吊,表达对于革命先烈的崇敬与缅怀之情。于方舟烈士是天津五四运动主要领导者之一,也是天津地方党团组织的最早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于方舟原名于兰渚,中学时期面对神州破碎、民不聊生的凄惨景况,自警道:“狂澜四面严相逼,群生彼岸须舟亟。方舟负任一何重?方舟遭境一何逆?”遂以“方舟”为名,以此自奋,愿做“渡人之舟”,拯救人民与水火之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于方舟立即投身于反帝爱国斗争的革命洪流,倡导组织了“新生社”,并创办《新生》杂志。1920年1月,因要求释放爱国人士而被捕入狱,与周恩来等一起同敌人进行了半年铁窗斗争。1920年秋,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将“新生社”改组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2年,于方舟考入南开大学,学号为386,曾任南开大学学生联合会执行部长,翌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于方舟当选委员长。是年,他主持成立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并任书记,成为天津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五卅运动中,于方舟领导了天津工人罢工斗争。1927年大革命失
-
9
校训纪念碑
2019-03-10
在校训纪念碑上镌刻的八个飘逸俊朗的字“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就是南开大学的校训了。早在南开初创之时,校父严修便提出了“尚公”、“尚能”的主张,并在办学过程中一直践行着“公能”二义。1934年10月17日,在30年办学实践基础上,张伯苓在南开学校建校30周年纪念会上宣布,南开学校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校训。“允公允能”的句式出自《诗经》中“允文允武”。“允”是文言语首助词,“既、又”的意思。“允公允能”的意思就是“既有公德,又有能力”,用张伯苓老校长的话来说,就是要有“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日新月异”出自《礼记•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即与时俱进,每天每月都要有所创新和发展。后来,张伯苓进一步解释南开校训道:“允公,是大公,而不是什么小公,小公只不过是本位主义而已,算不得什么公了。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的爱国思想,消灭自私的本位主义。”“允能者,是要做到最能,要建设现代化国家,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才能,而南开大学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具有现代化才能的学生,不仅要具备现代化的理论才能,而且具有实际工作能力。”“所谓日新月异,不但每个人要能接
-
10
西南联大纪念碑
2019-03-10
在大中路的尽头矗立的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这座碑是在2007年为纪念西南联合大学建校70周年,由我校历史系77级校友捐资,按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原址的纪念碑复制而成的。1937年7月,南开大学惨遭日寇炮火轰炸,被迫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翌年南迁昆明,成立了举世闻名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共同谱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绚烂的篇章。如果有人问,中国最好的大学是哪所,那么目前为止,答案只有一个,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经两次南迁的西南联大在艰苦的办学条件下,秉持“刚毅坚卓”校训,“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复兴雪耻的人才,其中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6位两弹一星元勋,8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个数字在世界教育史上堪称一个奇迹。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三校即将北返复校之际,为纪念这段珍贵历史,联大师生在校址上树立了西南联大纪念碑,“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这座纪念碑,碑座为圆拱形,高约5米,宽约2.7米,碑身嵌在其中。碑文由西南联大教授冯友兰撰写、闻一多篆刻、罗庸手书,享有“三绝碑”的美誉。在西
-
11
校钟
2019-03-10
南开大学校钟坐落于主楼后广场上,它凝重古朴,端严肃穆。它记载了日军侵华、炸毁南开、毁灭文明的惨痛历史,更彰显着南开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1997年,在南开大学被日寇炸毁60周年之际,学校获校友捐款,重铸校钟。校钟高1.937米,寓意南开人牢记1937年日寇侵华毁校的国耻、校耻。钟的周边雕刻着60枚校徽图案,寓意南开遭受日军轰炸后60载的历程。钟与钟架衔接的钟钮两面是卢沟桥石狮造型,象征“七七”抗战烽火的历史见证。钟上面南一侧是“南开”两个大字,面东一侧是校歌,面北一侧是校训,面西一侧是我校王达津教授撰写的80字校钟铭文。河海泱泱,立学启庠;英彦蔚起,山高水长;翔宇负笈,邦国之光;七七事变,仇寇肆狂;毁我校园,景钟云亡;今兹重铸,宫声喤喤;莘莘学子,济济堂堂;允公允能,蹈励发扬;日新月异,科教腾骧;猗欤南开,宏业无疆。1937年日寇毁校前,南开大学曾有一座老校钟。据说,那是德国政府为庆祝李鸿章寿辰而制作的纪念钟,重达13000余斤,钟面刻有《金刚经》全文。此钟辗转多处,后在张伯苓校长的交涉下,移至南开园作校钟。九一八事变一周年时,南开师生为铭记国耻,曾鸣钟3日,先敲9
-
12
周恩来总理纪念碑
2019-03-10
南开大学于1979年建校60周年之际,在马蹄湖湖心岛上树立了周恩来总理纪念碑,碑高约3米,宽约4米,四周青松翠柏环绕,绿柳红莲飘香。碑的正面,雕刻着周总理侧身头像和其手书“我是爱南开的”;碑的背面,刻有杨石先校长的手书碑文,记载着周总理与南开的深厚渊源。1913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入南开学校学习。在校期间,他品学兼优,国文和数学成绩尤为突出。他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与同学共同创办“敬业乐群会”,主持出版《敬业》和《校风》,并先后担任过演说会副会长、国文学会干事、江浙同学会会长、新剧团布景部副部长、暑假乐群会总干事和班中干事。南开学校《第十次毕业同学录》中对周恩来作了这样一段评语:“君性温和诚实,最富于感情,挚于友谊,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严修和张伯苓非常器重周恩来,张伯苓曾多次说过:“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1919年,周恩来结束日本求学生涯,经严修、张伯苓批准免试入南开大学文科学习,学号62。他深受南开爱国传统的熏陶,五四运动爆发后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领导天津爱国学生运动中,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组织创建了觉悟社。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等学生领袖领导天津各
-
13
石先楼
2019-03-10
在周恩来总理像的东侧是石先楼。石先楼是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所在地,其前身是创办于1962年的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20世纪50年代,南开大学继承和发扬“知中国,服务中国”的传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影响国计民生的农药研究作为主攻方向之一。1962年,在周恩来总理和聂荣臻副总理的关怀下,杨石先校长创办了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元素所以“繁荣经济、发展学科”为宗旨,聚集了陈天池、高振衡、何炳林、陈茹玉、王积涛、李正名、周其林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在元素有机化学和农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国农药工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的15项研究成果受到表彰,杨石先亦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杨石先的学生李正名院士,带领团队成功创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农药,填补了我国传统农作物长期没有除草剂的技术空白,满足了我国农业发展重大需求,打破了少数发达国家长期垄断的历史,入选“改革开放40年高校科技创新重大成就”。南开大学元素所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逾半个世纪的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有
-
14
主楼
2019-03-10
周总理塑像后是南开大学主教学楼,是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标志性建筑。该楼于1959年8月开工兴建,设计仿照前苏联的建筑风格,气势雄伟庄重。当年,全校大多数教职员工都参加了主楼的地基垫土劳动。因为那时南开园内多是水坑和洼地,要建楼,就要先把水引出,把坑填平。主楼地基就是全校师生员工用“轱辘马”从远处泥坑运来泥土填垫起来的。为鼓舞劳动士气,同学们还创作了“轱辘马号子”:“轱辘马,往前跑,垫地基,咱功劳,教学主楼平地起,人人夸咱南开好。”主楼建成后成为当时天津的标志性建筑。
-
15
周恩来总理像
2019-03-10
我们眼前矗立着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南开杰出校友周恩来的塑像,立于1989年南开大学70周年校庆之际。塑像高4.75米,基座正面镌刻着周总理手书“我是爱南开的”,背面碑文记述了周总理与南开的历史渊源。1913年,素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周恩来考入南开学校。在校期间,他品学兼优,国文和数学成绩尤为突出。他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与同学共同创办“敬业乐群会”,主持出版《敬业》和《校风》,并先后担任过演说会副会长、国文学会干事、江浙同学会会长、新剧团布景部副部长、暑假乐群会总干事和班中干事。南开学校《第十次毕业同学录》中对周恩来作了这样一段评语:“君性温和诚实,最富于感情,挚于友谊,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严修和张伯苓非常器重周恩来,张伯苓曾多次说过:“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1919年,周恩来结束日本求学生涯,经严修、张伯苓批准免试入南开大学文科学习,学号62。他深受南开爱国传统的熏陶,五四运动爆发后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领导天津爱国学生运动中,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组织创建了觉悟社。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等学生领袖领导天津各校学生数千人到直隶公署请愿,被反动当局逮捕,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