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数学科学学院隔路相望的是为纪念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先生而用其名字命名的伯苓楼。伯苓楼中树立着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吴大猷的半身塑像。
吴大猷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他的两位学生大家一定知道,那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振道。李政道曾经满怀深情地说:吴大猷先生是我学物理的启蒙和引路的恩师,没有他在西南联大对我的教导和关爱,不可能有我今天在物理界的成就,我永远感谢他。
1925年吴大猷从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南开大学矿科。据他回忆:矿科一年级的课程颇重,有姜立夫教授的微积分、饶毓泰教授的物理、邱宗岳教授的化学定性分析及各部门的实验和英文等。姜立夫、饶毓泰、邱宗岳3位教授皆是学德皆高的名师,吴大猷自然受教良多。一年后矿科因为经费不足停办,吴大猷转入物理系继续学习,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和终身研习的方向。对此,有人说,“矿科的停办也许让中国少了一位煤矿老板,但是却多了一位物理学家”。1929年,吴大猷以“极其杰出”的成绩留校任教。1931年,他赴美国深造,很快便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教于西南联大,在艰苦岁月中,他不仅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学术专著,科研方面硕果累累,而且培养了杨振宁、李政道、黄昆等众多优秀人才。抗战胜利后,吴大猷先后在美国、加拿大从事研究工作,1978年定居台湾,在原子和分子的一般理论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他在物理领域的巨大成就,被尊为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关心国家统一,致力于民族富强,为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92年初夏,85岁的吴大猷回到了阔别46年的祖国,他的此次大陆之行,被誉为“两岸物理界的一大盛事”。6月4日,吴大猷重返母校南开大学,参加了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的典礼。
为纪念吴大猷对中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2007年7月在他诞辰100周年之际,南开人在伯苓楼里敬塑了他的半身铜像,塑像中的吴大猷目光安详,仿佛正在思考着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