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院楼前,敬立着著名教育家、经济学家滕维藻的铜像。他是继张伯苓、何廉、杨石先之后的南开大学第四任校长,是推动学校蓬勃发展的功绩卓著的代表之一。他经常说:“一个人对社会要多贡献,少索取。”他的一生踏踏实实地履行了这一平凡而伟大的人生格言,值得人们尊敬与怀念。
滕维藻1942年考入西南联大的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攻读研究生, 1946年受聘于南开大学任教,在60余年的从教生涯中,对世界经济学和跨国公司研究做出了卓越的学术贡献,在他的带领下,南开大学至今仍保持该研究领域的国内领先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他以高度的政治热情投身于学校事业的发展,为新教育制度的贯彻执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任南开大学校长和代理党委书记,他坚持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方针,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把握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在大力改造、提高老专业的同时,采取以老带新和交叉渗透的方法,大力发展技术科学和应用性文科,使南开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技术科学及艺术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滕维藻是一位与时俱进的教育家,办学思想具有创造性和预见性。在“文革”结束不久,他便前瞻性地部署了曾被取消的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恢复与建设,这需要相当的气魄和胆识,其中的艰辛也可想而知。例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想把国内已停办多年的社会学恢复起来。但当时许多学校心存顾虑,学术界对社会学还是冷眼相看。北京的一些高校不愿意做这件事。滕维藻在得知费孝通的意愿和苦恼后,立即表态:北京没有高校办,南开可以办。滕维藻接受费孝通的建议,首先在南开大学创办社会学专业班。1981年初,这个专业班就在南开大学办起来了,培养的学生后来都成为国内外社会学教学与研究的骨干,被誉为社会学界的“黄埔一期”。1982年秋,南开大学正式成立社会学系。这是1952年以来,中国大陆重点高校中设立的第一个社会学系,是南开人的又一个创举。在滕维藻的决策下,南开大学还创设了旅游学等在中国高校中前所未有的学科,开风气之先,成为一段学术佳话。
2009年,为了缅怀滕维藻献身教育事业的功绩,南开大学在经济学院楼前敬立滕维藻铜像。整座塑像高1.8米,底座高3.2米,由著名雕塑家、东方艺术系教授薛义设计完成,历时半年之久。著名书画家、南开教授范曾亲笔为滕维藻塑像书写了铭文。塑像中的滕维藻先生目光炯炯,面容慈祥,仿佛正关切地凝望着这片他曾经工作、学习,并深爱着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