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人物

NANKAI UNIVERSITY

陈省身:天钟数学,性喜自由
浏览人数:773

    数学家陈省身诞生于浙江嘉兴,这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地灵人杰。

  没有必要提陈省身的祖父,他老人家去世很早,陈省身压根儿没见过面。陈省身的童年,是在祖母的慈荫下度过的。祖母陈唐氏,名字大概是没有的,颇通文墨,培养一子三女,也都读书认字,这是陈省身最早的文化氛围。父亲陈宝桢(1889—1967),是甲辰年(1904)的秀才,是年15岁,一个甲子后他回忆此事:“六十年前此甲辰,蓝衫著体倍生春。一时佳话传鸳水,二八韶华席上珍。”此处鸳水,乃南湖的别称。父亲虽然是旧知识分子,难得的是思想活跃,紧跟形势,在陈省身出生之后,以弱冠之年,“幡然改计学申韩”,考入浙江法政学校,是一个勇于进取、追求时尚的人物。母亲韩梅(1887—1945),生于商人之家,识字无多,勤劳朴素,淡泊无华。陈省身的启蒙教育,全仗祖母与小姑姑抓紧。两位旧式女子,新学是不通的,能教他些什么呢?不外就是认认字,读读书,再就是掰着指头识数。

  让我们撩起历史的帷幔,从陈省身的童年攫取一两个镜头。省身的父亲打法政学校毕业,长年在省城工作,每年只是到了岁尾,才回嘉兴和家人团聚。有一次,父亲返家过春节,给省身带了一套礼物,是当时流行于新式学堂的《笔算数学》,分上、中、下3册,是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和中国学者邹立文合编的。此书初版于1892年,陈宝桢购得的这套,是第十八版,可见它在中国风靡的程度。陈宝桢把它送给省身,意在让他接触新学,还家当日,他略略讲了阿拉伯数字和数学算法,觉得儿子还小,待其正式上学后再教不迟。谁知陈省身一听就爱上了,他一个人私下里慢慢啃,越啃越有兴趣,没过多少日子,居然把3册书啃完,并且做出了其中大部分的习题。这简直是奇迹,陈省身无意中闯入了数学的宫殿——那正是他生命的殿堂,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祖母与姑姑更是无从窥探,他的这一天赋,长久被埋没。

  儿童的日子过得快,转眼到了1919年,陈省身已经整整8岁,是上小学的时候了。清末嘉兴府辖嘉兴、秀水两县,陈省身的家在秀水,秀水城里最好的学堂,是县立小学,家人把他送了进去。陈省身第一天上学,意想不到的一件事发生了:课间休息,他看见老师把几个学生叫到一边,用戒尺狠狠打他们的手心。不用说,这都是课间表现不好的。陈省身没有进过学前的私塾,少见多怪,大为惊骇,不明白老师何以如此野蛮,学生何以如此可怜。散学后,他把这一幕告诉家人,并且声明,这样的学校,他宁肯不上。小省身的态度十分坚定,笔者不知道用嘉兴话怎么表达,套用北方的俗语,则为:惹不起,躲得起。果然,第二天早晨,陈省身死活不肯去学校。第三天也不去。第四天也不去。这是陈省身对外部世界做出的第一次激烈反应。陈省身如果有什么贯穿终生的信仰,那就是对专制压迫的痛恨和对自由解放的渴望。西方人爱说“性格即命运”,中国人也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看什么呢?当然是看性格。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人的一生的际遇,很大程度上,就是以性格为原点,一寸一尺地向四外扩展延伸。

  这样一件大事,家人一定把它报告给陈省身的父亲。父亲是怎么表态的,现存资料没有显示,姑且忽略不计,但是结论很清楚:陈省身胜利了!作为一代数学宗师,他创造出只念一天初小就罢学的豪举。

  罢学事件,显露出陈省身的气质和人格。“不自由,毋宁死”,《马赛曲》的名句,陈省身未必听过,但这份渴望,却是人人生而具备,在陈省身的身上体现得更为强烈而已。而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陈省身闭于家门之内,陷于孤独之境,没有年龄相当的玩伴,没有集体游戏,没有音乐美术体育的熏陶滋养,没有宽泛的人际交流,他心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方面很敏感,如数学,有些方面则很迟钝,如音乐和体育。陈省身晚年自曝:“我一向不迷恋于体育运动,听音乐则发现只是浪费时间。”这是他童年的闭锁造成的,是不幸。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