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参观点

NANKAI UNIVERSITY

严修、张伯苓纪念园
浏览人数:653

严修、张伯苓纪念园靠近南开大学东门,位于大中路南侧,“大中”源自于1937年以前,当时南开大学的校园里马蹄胡的对面还有一泊湖水,这条道路恰巧穿越二者中间,水路相交,像汉字“中”字,故而得名。在南开大学中心花园里,敬塑着学校创办人——校父严修和老校长张伯苓的半身铜像。每逢他们的诞辰和校庆纪念日,南开师生和校友都要到此凭吊。

严修,字范孙,历任清朝翰林院编修、贵州学政、学部侍郎。他积极变革封建教育,曾上书光绪皇帝,奏请开设经济特科,改革科举制度,后辞官回津,将严氏家馆作为兴办新式教育的基地。1898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的张伯苓在威海卫亲历了“国帜三易”的国耻,深感“自强之道,端在教育”,立志“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这一年,张伯苓结识严修,受聘执教于严氏家馆。

1904年,严修偕张伯苓东渡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在合并严氏家馆和王氏家馆基础上,成立私立中学堂,不久改为敬业中学堂、第一中学堂。1907年,学校由严宅迁址“南开洼”,因地名之故改称南开中学堂,1912年起称南开学校。这就是南开系列学校均以“南开”为校名的由来。1919年,严修、张伯苓本着“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理念,创办了南开大学。

严修为南开学校尤其是南开大学的规划创建、劝募集资倾注了毕生心血;他以自己的爱国思想、教育理念,深刻地影响了早期南开的发展,推动南开形成了优良的教育传统。1908年,他在给中学堂第一届毕业生的致辞中,提出了“勿志为达官贵人,而志为爱国志士”的殷切希望。张伯苓曾多次讲过:“个人真万幸,在严先生指导下做事;南开真幸运,由严先生发起。”严修是当之无愧的南开校父。

张伯苓创办南开系列学校,担任校长40余年。他身材高大,声音宏亮,人称巍巍大校长。他坚持德、智、体、美“四育并进”的教育理念,首订“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确定培养兼具“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的育人目标,为国家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创造者”。

南开因国难而产生,具有与生俱来的爱国基因,在严修、张伯苓的引领下,形成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传统。1935年9月17日,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向全校学生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了南开大学的爱国的办学治校理念,他说,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

1986年4月5日,国家召开纪念张伯苓诞辰110周年大会,高度评价其爱国、进步的一生。当日,张伯苓半身铜像在中心花园落成揭幕。这座铜像是张伯苓在南开学校创建时的形象,他身着西装,面带微笑,目光炯炯有神,仿佛在注视着南开的发展。遵照张伯苓遗愿,他和夫人的骨灰也移葬于此。1992年10月17日,学校在中心花园东侧敬塑了校父严修的半身铜像,与张伯苓像比肩而立,遥相呼应。



留言